——我校第十三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线上答辩会成功举行
为提高我校学子的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第十三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5月27日14:30,我校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线上答辩。此次活动由共青团湖南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委员会主办,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我校各学院科技部协办。
本次线上答辩共分为湖南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及潇湘学院两组,由校团委书记马缤辉、校团委副书记鲁义、教育学院副院长谭千保、机电工程学院老师康辉民、土木工程学院老师李孔清和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老师赵榈等担任本次答辩评委。
本次云答辩分为选手个人陈述和评委提问两个环节,总共时间大约为六分钟。其中,个人陈述和评委提问时间各三分钟。参赛作品主要分为科技作品类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类两类,评委们将从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创新性与实践价值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考察评分。
竞赛宣传图
“若将此装置推广到各个高校,每年电力资源节约量与4亿多人民币等价。”《康EW——人工智能的校园节电装置》项目的代表人阳志远这样说道。该团队所设计的校园节电装置,通过智能识别学生面孔和教室人数多少来自动控制教室灯光的开关;同时此装置还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来确定学生身份,附带自动考勤系统。评委们则提出了“如何进行管理、是否可以分区域关闭灯源”等问题,从装置的实践性入手,加以点评与引导。
评委们认真聆听选手个人陈述
选手们的展示多种多样,一个个精彩的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光雨综合发电节能环保垃圾桶》《一种利用热水雾环绕人体式加热的浴室多功能供暖设备》《基于STM32的太阳能追踪系统》……参赛作品创意新奇,且都别具特色,体现出选手们对日常生活观察的细致。在线上答辩过程中,每个参赛选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临机应变能力和自信大方的姿态,有条有理地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在每个团队进行陈述之后,评委老师都客观认真地对每个项目提出了具有实践方向性的问题和专业的指导。每个参赛团队在听完老师的建议和鼓励后,都纷纷致谢,给予回应,表示受益良多。
思维的撞击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智慧的融合更加体现出选手们对于节能减排的积极思考。近3小时的线上答辩,50多个团队的合作成果,都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在参与答辩的每个人眼前。谈及参与此次活动的感受,《“E-system”——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供热水、供热及空调系统》项目代表人杨佳欣表示:“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类型的答辩,但因为准备很充分,因此也带给自己足够的自信。并且通过这次答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制作技巧,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好地提升了自己。”
在主持人宗华祥看来,线上答辩与线下答辩最大的区别在于氛围的不同。线下答辩有更好的竞争氛围,每组选手同时在场,也会相互交流自己的项目和经验,更方便于选手之间的交流与竞争。但是,相比于线下答辩,线上答辩时选手的心态明显会放松很多,这样更能使选手能力发挥得自如。
“通过这次线上答辩,我看到了参赛选手们出彩的创新能力和清晰的答辩思路,同学们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也很强。我由衷地希望选手们能继续打磨自己的作品,不断提升作品质量。同时,更加坚定科技报国的梦想,真正热爱科技,用科技拥抱生活,奉献社会,报效祖国。”马缤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新闻:杨峥琪 肖沐东 席凯艳
图片来源:湖南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参赛选手
责任编辑:文思娇
排版:黄可